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家校共育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家校共育 > 正文

家校携手护心育魂,共筑学生成长“心”防线

——兰州理工大学附中举办班主任专题讲座聚焦心理健康家校共育机制

2025-07-11 15:46:31点击:作者:来源:

为深入贯彻教育部“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”国家战略,提升班主任家校协同育人能力,7月11日,兰州大学李雄鹰教授应邀为我校开展《基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校共育机制》专题讲座。讲座以详实数据为基、教育痛点为本、国家政策为纲,为全体班主任构建心理健康育人体系提供科学指引。

QQ图片20250711151130

【数据警示:青少年心理健康亟需关注】

李教授援引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》数据指出:2020年高中阶段轻度抑郁检出率超25%,重度达12.5%;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比例逐年攀升,2019年潜在心理困扰者达17.04%;18-24岁青年成抑郁症最高发群体(占比35.32%),学业压力、家庭关系、人际矛盾为主要诱因。

“学生心理危机已从个案演变为普遍挑战”, 李教授强调需破除“成绩至上”思维,重塑育人共识。

QQ图片20250711151128(4)

【教育反思:三大主体痛点直击】

讲座犀利剖析当前教育生态中的深层矛盾:

家庭层面:物质供给与精神滋养失衡、陈旧教育理念代际冲突、家长心理问题迁移;

学校层面:应试挤压五育空间、心理危机识别能力不足、“泡沫式优秀”评价导向;

社会层面:焦虑情绪向校园渗透、网络成瘾侵蚀心智、异化竞争催生内耗。

“教育若背离身心发展规律,便是对生命的伤害” ——李教授列举十类“不当教育”对学生的心理创伤,呼吁教育者回归育人本质。

QQ图片20250711151128(3)

【破局之道:家校共育行动指南】

针对家校协同难点,李教授提出实操方案:

1.班级管理革新:

-建立“容错机制”,禁用简单粗暴惩戒;

-创设平等氛围,坚决消除校园霸凌;

-定期组织多元班级活动,强化集体归属感。

2.家校协同深化:

-开设家长学校,普及科学教育理念;

-分层沟通策略,理解不同家庭困境;

-建立“心理问题会商制”(教师-家长-心理专家联动)。

3.五育融合实践:

-以体强心:保障每日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;

-以美润心:用艺术实践滋养情绪调节能力;

-以劳健心: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品质。

【国家战略:心理健康上升为教育刚需】

讲座解读教育部等十七部门《专项行动计划(2023-2025)》核心要求:

-将心理健康纳入省级政府教育履职评价、学校考核硬指标;

-推动“德育心育融合”,构建“三全育人”大格局;

-明确教师需掌握心理学知识,“既教书,更育人”。

李教授最后呼吁:“教育者需加速观念转型——从‘撕裂者’变为‘弥合者’,用爱心与专业守护每一个鲜活生命。家校共育不是选择,而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!”

本次讲座为班主任提供了系统化的心理健康工作路线图,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把“五育并举、心理育人”理念深度融入班级管理,携手家长共育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。

(图/文:焦荣、陈昱吟   初审:张艳丽   终审:杨雅琼)



CopyRight © 2011-2021 兰州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. 陇ICP备15002798号

地址: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287号 邮编:730050